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龙头房企纷纷去规模化 万科首次不设定销售目标

深圳新闻网  2015-03-20 08:11

[摘要] 随着上市房企去年业绩披露完毕,今年的销售目标也浮出水面。深圳商报记者了解到,与去年房企大张旗鼓规模化扩张不同,今年万科、绿城、朗诗等开发商均未制定年度销售目标,“去规模化”成为今年房企的一大趋势,转型成为行业“新常态”。

随着上市房企去年业绩披露完毕,今年的销售目标也浮出水面。深圳商报记者了解到,与去年房企大张旗鼓规模化扩张不同,今年万科、绿城、朗诗等开发商均未制定年度销售目标,“去规模化”成为今年房企的一大趋势,转型成为行业“新常态”。

万科首次不设定销售目标

“去年万科集团就放弃了规模化,今年万科强调以现金流为基础的真实价值创造,就是继续抓现金,抓回款。没有回款的销售是‘耍流氓’,去年万科成功回款2000亿元,所以万科现在日子很好过。”在近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万科总裁郁亮如是回应外界对其去年行业“老大”地位被替代的提问。这也是万科次不设定固定的年度销售目标。

绿城董事长宋卫平也称:“我们真的不要规模了,被数字绑架真的没有意义,不再追求片面的规模化。”与之类似,朗诗地产今年也“去规模化”。

一路突飞猛进的碧桂园,在制定今年销售目标也很保守,碧桂园今年销售目标为1350亿元,较去年增幅为5%。总裁莫斌表示,今年市场环境依然严峻,公司将增长目标定在5%是出于审慎的策略,有充分的信心完成目标。记者发现,去年,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达1288亿元,同比增超20%。而2013年相较2012年,增长幅度达一倍以上。

招商地产则将自己的年度销售目标相较去年提升15%。去年,其合同销售额比前年提升超18%。

规模化背后房企的日子并不好过

“房地产行业告别黄金十年后,房企大幅扩张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尤其是龙头房企再次实现规模化增长已经不大可能,现在更多强调利润率、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的稳定增长,并实现多元化的转型。”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魏峰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目前已发布的多家房企业绩报告中,房企“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明显。碧桂园2014年土增税拨备前毛利约为220.6亿元,同比增长为16.0%,而公司权益所有人应占利润约为102.3亿元,同比增长为20.0%,均跑输总收入增长,其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相比去年都有微小下滑。招商地产2014年年报显示,虽然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21%达到433.85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却仅增长1.75%达42.64亿元,整体销售毛利率也出现下降。旭辉集团去年合同销售额约212.1亿元,同比增38.4%,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为19.39亿元,同比增27.7%,同样不及销售额增长。

业内人士张宏伟称,2014年期间,在行业低谷期,由于降价、销售业绩指标等因素,龙头房企规模继续变大的背后是利润率的降低,甚至有的龙头房企为了实现短期规模化效应,基本贴着成本跑量,导致利润率下滑明显,房企规模化背后房企的日子已经不再那么好过;龙头房企销售业绩继续变大的同时,其持有型物业的收入占整个营收的比例较低,此时,房企的转型之路势必会受到影响。对于房企来讲,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布局策略,没有利用好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公司转型,房企极有可能在转型道路上面临“生死劫”。

转型成为行业“新常态”

告别规模化的“野蛮生长”后,房企纷纷忙着转型。

一份研报显示,范围内一级行业中的142家房企,涉及跨界转型的至少有41家,占行业总数的近三成。而根据机构研究数据,A股现在有13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但主营业务房地产在60%以上的只有80家到90家。

转型城市配套服务商、建立业务生态系统、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倡导互联网思维……近两年来万科频频“上头条”。郁亮提出万科要由住宅产品提供商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成为万科加速转型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另外如泛海控股转型大金融,广宇集团转型环保和大健康,宜华地产干脆更名“宜华健康”。

魏峰认为,转型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新常态”。房地产黄金十年过去,面对下行的行业利润,房企必然要寻找新业务增长点,当前一些大型房企的转型方向主要包括金融、互联网、物流地产、文化、养老、医疗、城市配套等。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白银时代”的来临及房企战略转型的逐步落实,房企对于“老大”的注意力在不断发生改变,未来房地产市场“老大”极有可能会呈现出多个领域的“老大”,并且单个房企很难在多个领域并驾齐驱做“老大”。

 

中国新闻网

去存货,几乎成为所有房企在2014年下半年的重点,但从整体来看,却收效甚微。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1-2月的房地市场数据,数据显示:到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达63922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24.4%,比去年末增加1753万平方米。

与待售面积大幅增长相辅的,则是销售量的加速下跌。同样据统计局的数据,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跌幅达16.3%和15.8%。而这种销售同比下跌的趋势,在2014年已经持续了一整年,2014年全年平均跌幅为7.6和6.3%。

宏观数据映射到每一家房企财务报表中的,则是存货量的攀升。

在市场良好的环境下,足够的存货曾是是业绩突破的重要保障,但在楼市预期低迷的今天,仍在持续增长的存货量,或许就变成了房企的包袱。

增长的“存货”

如果以“已建未售物业与存货之和”作为房企存货量的一个参考,那么大部分房企的存货仍在高速增长。

碧桂园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已建未售物业与存货之和为252.98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时增加了58.1亿元,增幅达到29.8%

旭辉地产的这项数据则从2013年的39.5亿增长为2014年的54.2亿元人民币,增幅37.2%。

招商地产则从2013年的151.9亿元上升为256.6亿元,增幅更是高达68.9%。

龙湖地产是少有的例外,2014年,其年末存货量同比下降6.4%至103亿元,而这也是2014年执行“去存货”战略为坚决的开发商

存货总额的增长一直是开发企业取得业绩增长的基础,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因为只有拥有足够多可以出售的货物,才可能收获持续增长的销售数据。甚至对于许多希望在销售排行榜上实现赶超的企业而言,大幅增长的存货量,才可能带来弯道超车的希望。

问题在于,房企存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之时,他们对未来业绩的预期却开始下调。

下滑的预期

开发商的规模之争似乎已近尾声。这本身也透露着房企对2015年乃至未来市场增长空间的悲观。

曾经的行业老大万科表示在2015年将不考核销售额指标,转变为销售回款及利润指标。

而新上任的行业老大绿地集团则将2015年的销售目标定在了2800亿元,同比增幅16%,不仅较2014年48%的增幅目标大幅下降,而且开始淡化其与万科的销售额排行之争。

万达集团也表示核心考核指标调整为考核租金、净利润、持有物业增长指标,明确房地产收入指标不作考核。

已公布2015年目标的碧桂园集团也将数值定在了5%,相当低调的选择。其余已公布目标的房企也多将销售额增幅定在了10%左右,与2014年平均20%的局面有了大幅的下滑。

销售预期下来了,但存货量却增幅不减。背后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些存货,很有可能永远卖不出去了。”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开发企业的存货数据里,有不少是积压了两年以上的古老资产。比存货数据更可怕的,恐怕是一些企业的存货结构问题。

去存货的挑战

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期的粗放经营状况,使得很多企业开发出了大量货不对路的产品,很难靠销售盘活。比如一些单套面积200平米以上的公寓,在特定城市的去化周期极其漫长。除了大幅降价,折本出售,几无出路。

“过去开发企业可以忽略这一问题,通过大量拿新地新项目来维持增长,但若干年后回头一看,发现存货总额里百分之三四十都是滞销产品,那这样的存货结构本身对支持企业持续增长就已毫无意义。”

常被用来评价房屋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指标自2000年以后就持续下降,这一指标可以反映房屋建设速度及其建设成果的相对规模,这说明竣工周期大大延长,大量资金不断沉淀。至2013年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已落至15.24%,这相当于需要六年左右才能竣工交付。这或许可以成为存货结构问题的一个旁证。

当发展慢下来之后,这些曾经被绕过的存货就成为房企必须去解决的问题。

高企的土地价格下,2015年的土地市场不是贸然进入之地。甚至在未来几年,房企拿地补仓的动力都会大幅降低。

另外,不断降低的行业毛利率也迫使企业回过头去挖潜,精细化求生存的时代已来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