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价跌量升"苗头初步显现 楼市僵局"解冻"?

房天下综合  2010-08-03 09:08

[摘要] 在主流开发商降价的作用下,楼市成交量告别寒冬,开始回暖。8月2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上周被监测的35 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10 个重点城市中,6 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北京涨幅最大,达110.17%。

在主流开发商降价的作用下,楼市成交量告别寒冬,开始回暖。8月2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上周被监测的35 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10 个重点城市中,6 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北京涨幅,达110.17%。另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7月份北京商品房期房住宅交易总量为4950套,环比上涨了16.7%,除去政策房的期房住宅达到了4035套,环比上涨了39.2%;与此同时,价格则出现相应下调,7月成交均价2114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5.2%。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8月土地及商品房供应进一步加大,商品房价格有望明显下调。预计下半年,新增供应将加速入市,在短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住宅项目降幅可能在15%至20%。

以价换量 重点城市成交量回暖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上周被监测的35 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哈尔滨涨幅,环比上涨166.85%。在被监测的10 个重点城市中,北京涨幅,达110.17%;而成都、武汉等城市本周成交量跌幅较为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市住宅成交量不仅仅是上周回暖,从整个7月份来看同样呈反弹之势。

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北京7月份现房住宅成交776套,环比出现了7.8%的上涨,而商品房住宅除去政策房总成交为4811套,环比上涨幅度达到33%。

“部分远郊区项目低价热销,是量升价跌的主要原因。”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

记者也注意到,以北京万科的房山半岛家园项目为例,预售854套房源,因低价吸引了大量购房者,从7月25日预售至8月2日,已经签约669套,销售均价仅为13643元/平方米,相比之前的区域均价有明显下调。同样,保利茉莉公馆等项目低价开盘,也在短期内完成了70-80%的销售量。

7月均价21140元/平方米 下滑5.2%

显然,降价成了本轮成交量回暖的主要“推手”。

据北京中原地产统计,7月份北京成交均价2114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5.2%。张大伟指出,由于当前商品房库存已达9万多套,8月份房价有望明显下调。

北京中原地产的市场监测表明,虽然7月份北京住宅的成交量为新政实施3个多月来的值,但是价格下调明显开始加速。

据链家地产统计,7月份北京市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17852元/平米,环比6月份成交均价也下降了2.2%。

而那些没有主动降价的项目成交量依然低迷。例如,本月北京朝阳区供应了9个项目,但是除了广营及小红门的两个中低价项目分别签约150套及99套,其他7个项目仅签约48套,部分项目更是零成交。“朝阳区的总签约率仅为12%,297套的成交量甚至不如长阳半岛一个项目的一半。”张大伟说。

值得关注的是,7月份,北京商品房库存量明显开始增加,而眼下比新政实施前增加了6366套,达到93806套,库存增加幅度达到了7.3%。

为此,北京中原地产分析预测,随着8月土地及商品房供应进一步加大,商品房价格有望明显下调。预计下半年,新增供应将加速入市,在短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住宅项目降幅可能在15%至20%,市场成交量也将在基本需求的支撑下持续上扬。记者 于祥明 (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阅读:

文物局局长反对旧城改造提法 大拆大建是灾难

楼市陷深度观望 心理价差千元买家卖家斗法

楼市"百日巨变"现苗头 10%降价底线遭突破

既高价又排外 "公租房"的"公"体现在何处?

警惕虚假信息干扰楼市调控

目前楼市已经进入深度博弈期,一边是部分开发商的小幅让利,一边是消费者的持续深度观望,而房地产政策也随之陷入“胶着期”。

看似风平浪静的房地产市场,实际暗潮涌动,任何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地产这根高度绷紧的神经,恰在此时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开始趁机“大行其道”,这令消费者倍感迷茫和无所适从。笔者认为,真实信息的缺位,必然会导致“谣言”抢占市场,相关部门应及时给出权威说法,从而避免虚假信息干扰正处于敏感期的楼市调控。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虚假的信息,已经开始扰乱消费者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期。近期“6540万套空置房”一事引发了极大的关注,部分消费者就受到这一虚假数据的误导而对房价的下跌幅度产生了新的预期“有如此多的空置房,房价没有不大幅下降的理由,开发商死扛房价的根基也并不牢固,只要再多坚持一段时间房价肯定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笔者认为,正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而消费者自身又缺乏过滤虚假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一些有失客观甚至是无中生有的信息往往令其形成有悖于市场真实情况的判断。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八成以上购房者认为对房价走势的判断会影响其购房计划。其中,30.5%的购房者认为对价格走势判断对其购房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33.1%认为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仅有4.7%认为无影响。

由此可见,如果权威部门不能提供权威数据或者权威说法,那么对消费者判断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而言无疑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基于虚假信息形成的预期和判断,往往会令其错过的购房期。

必须指出,空置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它反映了市场有效供给与市场有效需求之间的缺口,此数据不仅关系到房地产调控,还涉及房地产投资、社会资源配置、财富分配等重大问题。如有权威数据发布,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国家现有的调控政策,也能为各地细化和执行国家政策提供有效支持。但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既权威又及时的统计数据。这无疑对于正确判断楼市并采取相应对策非常不利。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本轮楼市调控已 过百日,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并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部分城市商品房销售出现了“量跌价滞”的局面,但形势依然严峻,房价并未在前期暴涨的基础上明显下降,未来走势尚难预料。笔者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已进入关键期,应对楼市虚假信息保持高度的警惕,避免这些不实信息对调控政策形成干扰和影响。

这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因为楼市向来是各方利益博弈的“主战场”,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尽管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已十分明确,但“坚定不移”下却屡有松动预期,有关房地产市场的各种消息也纷纷粉墨登场,上演一幕幕闹剧。比如此前引发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的“房地产市场崩盘论”、“房地产调控将令经济二次探底论”、“调控政策松动论”等,可以说这些言论并没有权威的数据和证据佐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往往是房地产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故意释放的“烟雾弹”,对于可能混淆调控视线的说辞应保持高度的警觉并给予充分重视,相关部门应及时给出权威说法,让购房者真正掌握透明、公开、权威的市场信息。 鹏(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阅读:

文物局局长反对旧城改造提法 大拆大建是灾难

楼市陷深度观望 心理价差千元买家卖家斗法

楼市"百日巨变"现苗头 10%降价底线遭突破

既高价又排外 "公租房"的"公"体现在何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