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危房变新房 百姓享安居——广西农村危房改造见闻

广西新闻网记  作者:宋瑶 宁国用  2014-05-23 23:46

[摘要] 自2009年广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自治区政府连续6年把农村危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自治区住建厅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广西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10亿元,实际完成农危房改造84.5万户,约350万贫困农民喜迁新居。

编者按:自2009年广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自治区政府连续6年把农村危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自治区住建厅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广西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10亿元,实际完成农危房改造84.5万户,约350万贫困农民喜迁新居。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广西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社会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近日,广西新闻网记者走访崇左市大新县、百色市田阳县的部分村屯,了解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情况。宝市屯。

广西农村危房改造见闻

田阳县露美村叫昆屯位于大山深处,生存条件恶劣。资料图

广西农村危房改造见闻

迁离僻壤 危房变安居

“上面粮食局,中间人事局,底下畜牧局”,过去,人们常常以此形容山区住房内杂物堆放,人畜共居的恶劣状况。这个看似夸张的比喻,却是低保户赵瑞林从前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

在搬进田阳县那满镇露美村宝市屯以前,赵瑞林一家住在深山里的叫昆屯。那里交通闭塞,土壤贫瘠,资源匮乏。可比起糟糕的生活环境,房屋的安全问题更让赵瑞林一家感到忧心忡忡。居住过三代人的吊脚木楼因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每当遇上大风暴雨天气,一家四口不得不离开屋子。

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大,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露美村的几个偏远村屯。考虑到这些村屯发展条件差,不适宜人居,当地危改办决定改变以往逐屯改造的做法,采取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搬迁的形式,将几个落后村屯的农户集中到露美村宝市屯共建点建房。同时,整合各项资金资源,完善宝市屯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

在危改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赵瑞林申请到两万八千元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又通过政府贴息的农村三户联保贷款借到了五万元建房款,加上自筹的三万元,赵瑞林一家在宝市屯建起了一幢二层小楼。住进宽敞稳固的砖房,风雨天里不再担惊受怕,家中还能接到洁净的自来水,这些都是赵瑞林以前不敢想象的。“现在房子住得踏实,政府又每个月给我们生活补助,我现在真是越活越幸福”,朴实的赵瑞林用壮话道出自己的心声。

据介绍,露美片区数个偏远村屯的村民搬迁安置工作已于去年底全部完成。在实施危改工程的五年间,当地先后有130多户村民从生存环境恶劣的大石山区迁到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新农村示范点,开始新生活。

致富有路 安居又乐业

村民刘承雄是在两年前搬进露美村宝市屯的。对他而言,搬出大石山区,落户新家园的意义不仅在于一家人能住上宽敞整洁的居所,更重要是,他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赡老育幼。“以前住在山里,要进县城务工,转几次车,走上几个的山路才能到,平时来回一趟家都得要好几天。在山里又没办法跟外面联系,经常是回到县城后才知道工作丢了。”而如今,刘承雄可以直接从家门口坐车到县城,还能及时了解到更多的用工信息,“进出方便了,选择也多了,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容易多了。”刘承雄说。

危改搬迁为信息闭塞的山区居民外出务工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当地也在积极探索将农村危房改造规划纳入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体系中,在改善危改户的基本生存条件的同时,尽力为他们解决创业就业的生活出路,让他们既享安居,又能乐业。

记者在露美村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将农村危改和统筹城乡发展相互推进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成效初显。露美村如今成立了圣女果、芒果种植和养兔、养鸡、养牛合作社,并通过流转土地,引进农业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当地村民则作为产业工人劳动创收。交通便利,通讯畅通,基础设施条件优越的露美村正不断吸引外来客商入驻,农业产业发展迅速,村民收入日益增加。

广西农村危房改造见闻

门屯旧址,村民曾生活这样杂乱的村落中。

平地起新村 边境展新颜

“山上的石头已经裂了一道缝,随时会掉下来,住在下面很危险。”居住在中越边境的硕龙镇门村门屯的村民农建章指着村尾的方向,对记者说道。他所说的“危险”的地方,就是门屯的旧址,村民们如今称之为旧屯,那里是门屯村的祖辈们世代居住的地方。

旧屯边上有一座石灰岩山,山体松动,时常有山石滚落而下,给村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加之旧屯道路狭窄破损,房屋布局凌乱,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备,村民们开始有了迁居他处的想法。

在当地危改办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引导下,门屯的村民们陆续迁往距离旧屯两公里的新屯。而受益于广西危改政策对边境地区的倾斜,村民们均申请危改指标,并获取较高额度的危改补助资金。

危改实施过程中,当地统筹协调整合道路、供水、沼气、环保、改厕等建设项目,将新屯打造成为规划有序、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记者看到,如今的门屯楼房鳞次栉比,道路纵横相连,干净整洁,栽种路旁的黄花梨景观树绿枝招展,将村庄点缀得清新亮丽。生活的环境的改善了,村民们的文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农建章说,现在没有人会再在村里养猪养牛,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也少了,各家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很干净。

为提升边民的生活水平,树立良好的国门形象,广西在农村危房改造的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上,对边境地区予以重点倾斜。据统计,2009年以来,广西边境10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74万户,边境地区户均补助高于其它地区2000—2500元。目前,我区边境一线的危房户大多建起了新房,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地危房改造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结合开展,有效整治了环境卫生,使农村风貌得到提升。一幅幅新农村画卷,正在我区的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徐徐铺展。

自治区住建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广西农村危房改造财政补助逐年提高,四级财政合计户均补助资金从2009的1.5万元到2013年增至1.85万元,进一步减轻了危房户的自筹负担。

尽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但仍有部分困难人群由于自筹资金能力有限而无法顺利的实现危改。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居住在边远地区、贫困山区的危房户,尤其是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几乎完全依靠政府救济度日,加上这些地区往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建房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即使能够获得额度的危改补助,这些危房户也难以筹足其余的建房款。

记者了解到,针对部分特困群众危房改造缺口资金较大的问题,自治区住建厅正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联系,争取国家对广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更大的支持。同时,住建部门将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的分类补助工作,加大对边境一线和贫困地区特困群众的倾斜,使这些经济困难的危房户能够尽快迁新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