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南宁市公交都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鲜出炉,并已进行征求意见。根据《规划》,南宁将在建好地铁1号、2号线的基础上,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公交专用道,构建市域公交、公交快线、公交干线及公交支线多个层次的公交网络。
南宁地铁1号线和2号线在未来两年将建设运行,轨道交通作为主干线将分担大部分客流,那么未来公交网络将如何分布呢? 近日,《南宁市公交都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鲜出炉,并已进行征求意见。根据《规划》,南宁将在建好地铁1号、2号线的基础上,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公交专用道,构建市域公交、公交快线、公交干线及公交支线多个层次的公交网络。
大规模建设BRT及公交专用道
地铁1号线和2号线将于明年及后年先后建成,按照《规划》,构建以轨道和BRT为骨干、基于分级枢纽的常规公交线网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一体化公交网络的目标。南宁将力争至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1、2、3、4、5号线,总里程约130公里。
在建设轨道交通的基础上,南宁将大规模建设BRT及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行车速和运能。BRT快速公交系统具有投资少、速度快、服务好等优点,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建设有BRT系统。按照《规划》,南宁结合城市空间与公交客运走廊布局,首先规划了“火车站—朝阳路—民主路—长堽路—东站枢纽”“南宁东站—厢竹大道—葫芦鼎大桥—白沙大道—华南城”等四横四纵的BRT网络,与轨道网络一起共同组成南宁骨干公交网络。
在BRT模式选择上,《规划》建议借鉴广州等地BRT建设运营经验,采用混合模式:开放通道+线路+固定线路。该模式采用划线式中央专用车道,采用多级子站台布置车站,并设有超车道,采用站外售票,具有公交线路灵活的特点,能与自行车、轨道进行良好接驳。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市民发现滨湖路、双拥路外侧车道被刷成了红色,公交车开上红色地毯专用道,以后这样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多,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按照《规划》,南宁将建设明秀路、南梧大道等“十横十三纵”的公交优先通道,作为BRT网络向外围组团的延伸并补充服务其他次要客流走廊。
建立多层次公交线网体系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目前南宁的公交线路中已经出现了以K字打头的快速公交线路,以及以G字打头的上下班高峰期公交线路,这对普通公交线路的运行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未来几年,这样多层次、分工合理的公交线网体系会逐步建立起来。根据《规划》,南宁将建设市域—快线—干线—支线的一体化公交线网体系。
建设多层次公交线网,各层级的公交枢纽和线路构建需同步进行。高层级的市域公交线路将采用“对外交通枢纽+市域快线+外围换乘”模式规划5个轴向市域公交线网。依托中心城区对外“放射状”干线公路,构建中心城区边缘换乘枢纽与沿线重点城镇快捷联系的城乡公交骨干线路,引导“轴线+葡萄串”城乡空间结构发展,提供城市公交、对外交通综合换乘服务。
公交快线则是沿干线性主干道规划公交快线,串联外围交通吸引点,在核心区内临近轨道站点和BRT主通道设置,提供公交快线与轨道、公交干线、公交支线换乘服务;在外围结合轨道站点和BRT设置,提供公交快线与第二圈层公交干线、支线的换乘服务。
公交干线主要承担在核心区与外围组团、相邻组团之间建立公交干线联系。该层级线路将会在核心区内临近轨道站点和BRT主通道设置,提供公交干线与轨道、公交快线、公交支线换乘服务;在外围结合轨道站点和BRT设置,提供公交干线与第二圈层轨道、城乡公交、公交快线、支线换乘服务。
低层级的公交支线主要作用在于加强轨道及常规公交换乘接驳,服务片区内短距离公交出行。为此将会在每个片区内选取轨道站点、公交快线、干线站点,均匀合理地设置换乘枢纽,依托城市次干道、支路网,连接公交主、次走廊与片区内部的用地,提升不同用地的公交可达性、覆盖率,加强骨干公交系统对周边用地的功能辐射。
《规划》中明确了将会建设市域公交枢纽5个、快线枢纽9个、干线枢纽15个、支线枢纽19个。
机场巴士、校车等可使用公交专线
为了尽快建设公交都市,《规划》提出了近期行动计划(至2020年),南宁将实施包括公交提速工程、多元网络工程等在内的10个相关工程。
很多人不愿意坐公交车就是嫌公交运行速度慢、不准点。公交提速工程主要是对客流走廊公交进行快速化改造,包括在城市重要客运走廊上建设BRT系统,拓展公交专用道网络,在部分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和公交港湾停靠站,实现主要客流通道高峰期公交平均运行速度提升。
另外,南宁还将试点建设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对公交客流量较大且有条件的主干道进行公交优先信号配置,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提高准点率;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的监督管理,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公交专用道车载违章抓拍系统的安装范围和数量,加大对违章占用公交专用道车辆的监控,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在公交线网建设上,将会实施多元网络工程,构建多层级公交线网,将市域公交线路在中心区的首末站调整至城市外围枢纽点,避免市域公交直接进入核心城区;对中心区至仙葫、邕宁、玉洞、高教基地等外围组团公交快线进行优化调整,包括站点间距、发车间隔等,建立中心区与外围组团的快速联系;结合经开区、高新区、五象新区等公交服务薄弱区和城市策略性发展片区分布,增设公交干线;在凤岭北、华南城、富士康等区域规划新增公交支线以完善公交接驳及微循环线路。(记者 孟娟娟)
■小知识
公交都市,指的是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形态相互配合默契,以有效地发挥公交优势。公交都市要求城市构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人口岗位要高度聚集于骨干公交走廊。同时,构建一体化、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网络,注重枢纽建设、骨干网络建设与公交服务建设,以实现骨干网络的高分担率和公交服务的高品质。此外,在系统管理方面,注重经营的可持续,以实现高效补贴。
南宁地铁1、2号线2017年建成 将建4条BRT公交线路
近日,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0年,全区在交通、市政、水利、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在建成地铁1、2号线的基础上,在南宁、柳州等城市建设多条BRT,柳州也将加快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另外将加快停车场建设,加强污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交通路网
南宁地铁1、2号线2017年建成
城市中车辆越来越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方案》中,对即将建成的轨道交通及分担客流更多的公共交通建设做了规划,其中轨道交通方面,南宁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的建设,计划到2017年建成。而其他城市中,柳州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将加快展开,这意味着未来柳州市民可乘轨道交通出行。
轨道交通建成后,一大部分客流由轨道交通承担,城市公交系统则在支线上发挥作用。根据《方案》,到2017年,南宁将同步建成与地铁1号线、2号线配套的常规公共交通站点和换乘枢纽。同时,南宁还将积极构建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快线、干线、支线三层次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建成4条城市BRT(快速公交系统)线路,并实施公交优先通行、快速通行网路。
对于暂时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来说,公交也将更为快速。其中,柳州市将建成4条城市BRT线路,桂林市建成3条城市BRT线路。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也将逐步建设公共交通优先通行、快速通行网络,公共交通运营速度和准点率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南宁、柳州、桂林、梧州4个设区市基本建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并配套建设电子站牌、站台等相关硬件设施。提高站点覆盖率,到2017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
而在公共汽车的配备上,也向绿色清洁型车辆发展,计划到2017年,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车辆采用混合动力、天然气动力和电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公共交通车辆用能清洁化。
旧城区合理配建停车场
私家车越开越多,而停车位缺口却非常大,停车难、停车费高为市民所诟病。未来几年,在停车场的建设上,广西也将加大力度,按照《方案》,到2015年,全区各市县完成停车场专项规划编制。
对于停车位紧张的旧城区来说,广西将在旧城改造中合理配建停车场;新建项目严格要求按照停车配建标准合理配置停车设施,特别是要配建公共交通车辆场站设施和一定的出租汽车停车泊位。
为了更好更多建设停车场,广西将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停车设施,并积极引导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到2017年,争取逐步形成配建停车场为主、路边停车带为辅的城市停车格局,严格控制路边停车带车位的数量,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停车设备和停车诱导指示系统。
2017年完成五象新区路网建设
合理路网建设是分流车辆的佳途径,按照《方案》,到2017年,南宁市五象新区、柳州市柳东新区、桂林市临桂新区、梧州市沧海新区、钦州市滨海新城和其他设区市新区主干路网将会基本建成。而对于城市中的断头路、死胡同问题,2014年至2017年将会加快解决。
目前,南宁市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覆盖面已经逐步扩大,市民租自行车出行也很方便,未来几年,在自行车出行方面,广西也将加大推动力度,让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在步行方面,广西将在目前慢行交通系统主要沿城市道路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向城市商业街区、建筑综合体、广场、大型居住社区以及滨河景观和绿地系统延伸,形成网络化、系统化的慢行交通系统。
公用设施
老旧管网改造改善雨水内涝
地下管廊的建设、各种管道的建设和维护关系着城市遇到大雨等情况时的处理能力,按照《方案》,广西今年计划全区供水老旧管网改造2005公里,管网事故率显著降低;完成城市燃气管网建设1000公里,完成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3439公里,改善城市部分雨水内涝问题。同时,今年逐步在南宁、柳州、梧州等设区市试点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另外,还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河池等5个设区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其他设区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
地铁1号线和2号线建设的接近完成也将地下空间的利用提上日程,在未来3—5年,南宁市将结合地铁1号和2号线的建设,统筹规划和开发利用建设沿线地下空间。
2020年底全区管道气实现“县县通”
除了加快电网建设,也要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用电需求。在天然气管网建设上,广西也将加快推进。目前,全区14个设区市建成城市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并投入运营,实现设区市天然气全覆盖。
按照《方案》计划,到2017年底,实现全区各县送达天然气;2020年底,实现全区各县管道气“县县通”。
南宁今年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按照《方案》,今年全区所有设区市和县城均将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区设区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其中南宁市、桂林市达到100%,县城达到85%以上。
到2015年,南宁、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市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南宁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在污水处理方面,今年全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其中南宁、桂林市污水全部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率100%,柳州、北海市达到90%,其余设区市达到85%,县级市达到80%,县城达到75%以上,重点建制镇达到30%以上。
各设区市均建成一个园博园
公园绿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提高市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水平都有较好的作用。按照《方案》,今年设区市至少建成1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
按照《方案》的建设目标,到2017年,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全区主要城市建成一批有特色的城市绿道。完成全区14个设区市园博园的举办工作,每个设区市均建成一个园博园(含湿地公园)。 (记者 孟娟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